果壳有意思
气候变化,让“小寒大寒”趋于消失?

最近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这两个节气通常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不过,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可能将越来越“名不符实”。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大寒小寒”趋于消失,冬季越来越短,夏季越来越长。

1月5日,进入小寒节气。图片来源:enterdesk.com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我国黄河流域。古人通过观察、记录等,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有15天,为一个“节气”。冬至是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节气,之后又陆续确定了其他二十三个节气。人们将其编成了一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反应了黄河流域的季节转化、气候趋势、物候特征等,后来逐渐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大寒不寒,大暑更热?

近些年,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对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气候特征又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钱诚等人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每个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季节循环整体抬升,立夏越来越早,立冬越来越晚。同时,满足某个节气气温标准的天数增减也呈两级分化趋势。

钱诚和其他研究人员基于全国549个气象站的气温记录,经过降噪处理,以1961年到1990年的30年平均值确定了每个节气日的阈值温度。所谓阈值温度,简单来说,就是30年间每个节气日的全国平均气温。从气温记录来看,最冷的节气是大寒,阈值温度为-3.51℃;最热的节气是大暑,阈值温度为23.59℃。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呈减少趋势。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的阈值温度为-3.50℃,即全国平均气温达-3.50℃及以下就符合小寒节气的气候特征。通过对1961至2008年气温记录的研究显示,符合小寒、大寒气候特征的天数越来越少。统计显示,在上世纪60年代,最多的一年有51天符合大寒气候特征。1987年后,天数减少趋势更加明显。2006-2007年冬季是一个暖冬,当年冬天没有一天气温达到大寒阈值。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

大寒不寒,与之相反的则是大暑更热。分析显示,1997年以后,气温季节循环中最热的时段(22℃以上)明显抬升。1997年到2008年,符合大暑气候特征的天数为年均36.1天,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则为年均20天,增加了81.4%。

“夏天”变长,“冬天”变短?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季节循环也趋于整体抬升,季节性升温阶段的气候节气显著提前,而降温阶段的节气显著推迟。立春之后,从雨水至夏至,满足每个节气阈值气温的日期比之前提前了6-14天。其中,雨水节气是提前最早的节气,提前了14.6天(47年平均)。立秋之后,从处暑至大雪节气,满足各个节气阈值温度的日期则是明显推后。其中,大雪节气推后最为明显,迟了6.5天。

同时,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春季、夏季来得早,秋季、冬季来得晚,致使夏季变长、冬季变短。

不同时段的全国平均气温季节循环比较。1998-2007年比上世纪60年代气温明显抬升。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季节提前,春季花开更早

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地区的物候特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春季平均温度上升0.5℃,春季物候期平均提前2天;春季温度上升1℃,物候期则平均提前3.5天。1950-2000年,北京春季气温有上升趋势,树木物候相应地表现也有提前趋势。春季气温每升高1℃,山桃始花期提前4.4天,杏始花期提前3.1天。

每年3月中下旬,安徽歙县桃花盛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二十四节气在一些农业活动中依然发挥作用,各地应因地制宜,适应气候变化,提前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就惊蛰来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是指导农业活动的重要节气,自古就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到了惊蛰,中原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但土壤仍冻融交替,需及时耙地来减少水分蒸发。

不过,在气候惊蛰趋于提前的大背景下,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农事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仅考虑气温变化时,华北冬小麦区应较常年经验提前(近年相对于60年代早期)提前12-16天耙地;江南小麦区应较常年经验提前提前8-16天左右追肥。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不过现在二十四节气对农业活动的指导作用日趋减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天气与气候的信息和变化。(编辑:Jerrusalem)

 

中国天气网是中国气象局发布权威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科技知识的核心门户网站,拥有全球上万个站点的气象预报数据、训练有素的气象分析师团队。

在这里你可以查询15天天气预报,定制专属服务产品,遍览全球天气事件,追踪灾害现场报道,欣赏高清震撼美图,获取丰富有趣的气象科普知识。

The End

发布于2017-01-0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