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食材。它并不算“常规”,但毛血旺、鸭血粉丝汤等美食大家也耳熟能详。动物血还有什么好玩又美味的吃法?跟着所长来看一看吧!
说到英国料理,如果你只知道炸鱼薯条,那可得提高作为一个吃货的修养了。看见下图里怒刷存在感的黑色物体了吗?它很丑,可是它很好吃
图:telegraph.co.uk
黑布丁(black pudding)是血肠的一种,和番茄酱煮豆子同为传统英式早餐的味觉担当。制作黑布丁,需将猪血、板油、燕麦或者小麦粒(有的也用大麦的麦粒)混合炒熟,再装入肠里压实,大肠为佳(是的,去掉粑粑然后洗净,不过现在都是用人工的或者早已制好的肠衣了)。其中板油(suet)指的是腰部成条的、有薄膜包裹的那部分肥肉,牛腰部的板油最佳,猪膘其次。
这里就是板油。图:bestpracticeguides.org.uk
原长20厘米的黑布丁。 图:en.wikipedia.org
在腐国并不是所有的黑布丁都好吃。一份高品质的黑布丁,麦粒的配比是非常讲究的。如果麦粒太多,黑布丁就会变得硬邦邦的,口感上也稀释了血的味道,且不利于粘接;麦粒太少,则会一碰就碎,就算有了板油,也还是一嘴脂肪感或血豆腐感,还容易塌,显得非常没有“骨气”。麦为骨,血和烤干了的板油为肉,烤制之前要把肠衣去掉,烤制之后以外面那一层薄薄的脆壳为皮,这才是好的配比。
以下是几个反面教材:
麦粒太多。 图:independent.co.uk
质地太疏松,油脂和麦粒都是大块离散。 图:thetimes.co.uk
麦粒太少,肥。
图:theundergroundgourmet.wordpress.com
皮太厚。 图:telegraph.co.uk
黑布丁还有个亲戚:白布丁,流传于苏格兰、爱尔兰、诺森伯兰等地,由麦粒(最好是燕麦)、板油、大肉等做成,豪华版的里面还有腰子,板油也会换成腰子上面的那片肥肉。
红的是黑布丁,白的是白布丁。 图:en.wikipedia.org
图:dodocook.com
如果将猪血糕的原料灌入肠衣,变成米肠,它就与黑布丁更为相像了。只不过,米肠往往是蒸熟了放凉作为头盘来吃,因此也就少了过油才能得到的香脆感,还要靠蘸料来提味,辜负了猪血的美味,令人颇感惋惜。
图:blog.sina.com.cn
猪血糕的吃法可以说是一家一个样,仅仅一个“炸”字,就有小丁裸炸、切条裸炸、小丁粘粉炸、切条粘粉炸、整只粘粉炸、切条裹面炸、整只裹面炸等等,而整只粘粉炸完了还可以撒葱、撒花生、撒香菜、蘸辣椒。但无论是哪个版本,“油炸”都是其精髓所在:血过了油之后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脆脆的壳配上糯米柔软但又粒粒分明的韧感,口感丰富而有层次。
最朴素的“小丁裸炸”。 图:mall.pchome.com.tw
裹芡汁炸完撒粉和香菜。 图:phone-yes.com.tw
而非煎炸的猪血糕,不光丢失了一种方正的形态感,口感也变得模糊了起来——酱是粘的,米是粘的,血也是粘的,糊在了一起,颇为混沌,但这也是常见的吃法。有些地方还有蒸煮完之后蘸粉的版本,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吧。
刷酱蘸粉吃的猪血糕。 图:jiaodong.net
所长说
题图:freshfoodexpress.co.uk
本文来自果壳网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所长推荐:
我腾不出手来,帮忙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