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m.wanhuajing.com
对于这道菜的介绍,通常都会说源于20年代末上海陶乐春川菜馆,由名厨颜承麟等借京剧《贵妃醉酒》而创制。原名“京葱贵妃鸡”。
30年代末移入梅龙镇酒家,由擅长“文火细烧”的沈子芳师傅运用“半汤半菜”自成一格的烹调技术,将该菜改进提高,易名“贵妃鸡”,遂成为四季皆宜的品种。
梅兰芳先生《贵妃醉酒》剧照
相关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 当时的做法是这样的:
鸡翅先用开水漂过去掉腥味
然后起油锅,放入猪油及冰糖炒至呈金黄色时
放入鸡翅,稍为炒一下
再加料酒,酱油,葱,姜,及上汤,用文火焖酥
然后取出葱姜,放入葡萄酒、笋条和冬菇片合烧
最后勾少许薄芡即可
现代的贵妃鸡翅
为什么这道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鸡翅,能够在梅龙镇酒家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名菜呢?除了最早灵感来源于京剧名角的戏之外,还少不了文艺界人士的帮衬。
据说梅龙镇酒家原是一家夫妻合作的小吃店,因经营不善而出盘,恰巧当时的戏剧界正需要有一个平时可以集会商议场所,于是由吴湄出面接办,将酒店原来的扬菜改为川扬结合。举办了各种庆祝演出成功的同乐会、名角的结拜宴会等等,由此,梅龙镇酒家兴旺了起来,而由戏启发创制而出的贵妃鸡翅,在梅龙镇得到发扬光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道菜一般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最多还有说成是四川或者陕西的,其实都是因为杨玉环的出身而做的一些附会,不值一哂(shěn)。
反倒是在南京关于这道菜,有着另外一个版本,而且有本所据。最早的相关文献记载同样可以追溯到1957年。跟上海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南京版本是放在砂锅里的。
南京的“贵妃鸡翅”的做法是这样的:
早年间是先将鸡翅用温水洗净,然后同葱姜入油锅煸炒至上色,加入老卤汤用文火焖透
然后排入砂锅内,加原汤,冬菇,笋,酱油,白糖,葡萄酒一同炖透,色泽为黄焖色(后来慢慢改成将鸡翅过油炸上色,并在调味料中加入了酒酿,色泽为玫瑰红)
上桌即可
红酒的选择原则是酸度不宜过高,所以选用新世界或旧世界的法国南部、意大利南部这些相对比较温暖的地方的酒会更合适。
梅先生早年在京剧改革时提出过“移步不换形”,讲究传统戏曲旧中有新,新而有根。而贵妃鸡翅恰恰是在中西食材的融汇当中率先走出了“移步不换形”的一步。至于梅先生自己平时吃的又是怎样的菜肴,那就是后话了。
大厨无不散席也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人间食语(ID:rjshiyu)里边有关于这道菜更详细的历史故事,如果感兴趣,欢迎大家围观点赞!
本文来自果壳网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