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怎么抓天牛才不挨咬?在线等!

说起天牛,多数人都不陌生。如果要在庞杂的甲虫家族中,评几个大众识别度最高的类群,那么天牛定会是其中一员。在种类繁多的天牛科(Cerambycidae)中,星天牛属(Anoplophora)只能算是一个小家族,但因不乏色彩迷人、气场华丽的大型观赏种而知名度颇高。不过,在中国靠近城市的林地,通常我们只能见到两种色彩单调的星天牛,它们分别是华星天牛A. chinensis),和今天的主角光肩星天牛A. glabripenis)。

光肩星天牛(左)及华星天牛(右),注意肩部的颗粒。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这两种黑底白点的星天牛乍一看难以区分,但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识别它们也很容易。顾名思义,光肩星天牛的肩部(鞘翅基部)是光滑的,而华星天牛的肩部则有密集明显的颗粒。只凭这一个特征,就能把这两个种区分开来。

但要注意的是,离开城市环境,或者身处西南地区,林地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星天牛属物种。这时,看“肩膀”的区分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颜值颇高的嘉氏星天牛(A. gressitti),摄于西藏墨脱。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用胸部“唱歌”的天牛

与多数天牛一样,光肩星天牛坚硬鞘翅的长度,恰好能盖住柔软的腹部,把薄而宽大的后翅藏匿在鞘翅下。鞘翅上的浅色斑点是星天牛家族的特征,光肩星天牛的斑点通常是白色,但也有少数个体显现黄色。带黄斑的个体曾被错以为是一个独立的种。

黄色斑个体的光肩星天牛,摄于陕西秦岭。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光肩星天牛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在1853年,俄国昆虫学家Victor Ivanovitsch Motschulsky首次发表了这个物种,标本采自北京周边。因此可以说,北京就是光肩星天牛的模式产地。光肩星天牛不止在国内常见,还被人类带到北美洲和欧洲——它们在英语中被称为 Asian long-horned beetle(亚洲天牛)——在当地危害多种林木,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入侵

出现在美国少儿科普片《动物兄弟》里的光肩星天牛,动画介绍了入侵到北美洲的光肩星天牛造成的危害。图片:《动物兄弟》

光肩星天牛有着天牛家族招牌式的长触角,不同于蟋蟀、螽斯纤细的触角,它们的触角粗壮而结实。和大多数天牛一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11个分节,其中第2节非常短小,易被忽略;除去前两节外,每节触角都有黑白两色,使得整根触角看起来深浅相间,宛如京剧中武生戴的翎子

交配中的光肩星天牛,雌性正在啃咬树皮以便于产卵。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这些黑白花的天“牛”没有牛角,却生着一对发达锋利的上颚,可以切开坚硬的树皮,当然也能轻易咬破敌人的皮肤。有经验的小朋友在抓天牛的时候,会拽住长长的触角,或者从背后捏住鞘翅,这样天牛的上颚就无用武之地了。这时能听到光肩星天牛发出吱吱吱”的叫声,这种声音当然不是天牛用嗓子喊出来的,来自于它们前胸与中胸接缝处发音齿的摩擦。

多灾多难的虫生

光肩星天牛通常以杨柳科植物为食,也会蛀蚀榆、苹果、枫树等多种树木。它的蠕虫状幼虫白白胖胖,没有明显的足,幼虫通过蛀道,在枝干中蛀蚀活动,严重时能导致枝干的枯萎死亡

尽管住在结实的树干之中,但幼虫的生活也并非高枕无忧:啄木鸟非常善于把它们从舒适的蛀道里揪出来吃掉;一些姬蜂(Ichneumonidae)会用细长的产卵器穿刺树木的表皮,在它们身上产卵,蜂幼虫孵化出来,就会把天牛幼虫当成一顿美餐。近年来,城市中还会投放寄生性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来控制天牛,这种甲虫的幼虫会钻进天牛的蛀道,咬破幼虫的皮肉,将它活生生吃掉。

马尾姬蜂(Megarhyssa sp.)在柳树枝干上活动,它们的产卵器会穿透树木,在幼虫体内产卵。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幸存下来的天牛幼虫会在老熟后化蛹,在蛹期就可以看到天牛标志性的长触角。当它们羽化并度过蛰伏期后,便会从羽化孔钻出,开始成虫生活:交配、产卵、死去。

光肩星天牛的蛹,可以看到长长的触角。图片:Kenneth R. Law / Wikimedia Commons

天牛肩负的小世界

在物种单一的人工林中,这些贪食的幼虫会蛀空树干,危害树木,因此被人们称为“害虫”。不过,在物种丰富且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中,光肩星天牛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存在,维系着一个有趣的微观世界

以北京西山地区为例,小龄的榆树是光肩星天牛非常青睐的树种。成年的雌性天牛会用锋利的上颚啃咬树皮,在枝干上留下明显的创口,并在这里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便开始它的钻蛀生涯,幼虫的排粪孔和成熟后造成的羽化孔,也在枝干上留下醒目的伤口。而这些创口会在夏季的美好时光中,支撑起一个丰富多彩,颇为热闹的昆虫世界

在榆树上活动的光肩星天牛。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光肩星天牛造成的这些创口,会持续流出富含营养的树汁。四斑露尾甲(Glischrochilus japonicus)和蜡斑甲(Helotidae)之类的小型甲虫,首先赶来赴宴,它们会在这些创口上啃咬取食,让能自愈的创口变成长久存在的“餐厅”,流出更多的汁液。树汁在湿热的天气中发酵飘出香气,很快会吸引来更大型的食客:各类蛱蝶(Nymphalidae)、胡蜂(Vespidae),甚至大型的锹甲(Lucanidae)。大型昆虫的出现又会吸引来大型的捕食者,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一些猛禽时常光顾这里,抓走一些树汁食客果腹。

光肩星天牛造成的创口吸引来的各色昆虫: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褐黄前锹甲(Prosopocoilus astacoides)。摄于北京香山。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这些森林原住民在整个夏季,都将受益于光肩星天牛营造出来的“餐厅”,也为貌似寂静的林地,带来了充沛的活力。

在我们“创造”出来的,脱离了自然生态的林地中,一些物种可能会失控造成危害。其实物种本没有益害之分,不只是光肩星天牛,每一种昆虫,都是健康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152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上帝最爱是甲虫

铜绿异丽金龟:颜值高还可以吃

七星瓢虫:呸!是苦味的

彩虹吉丁虫:颜值?你说颜值?

圣蜣螂:不仅推屎,还推过足球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05-3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