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患者如今有望通过一种产品恢复视力。英国斯特拉斯科莱德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视网膜假体,或许可以帮助老年黄斑变性(AMD)患者恢复视觉。新方案会比现有治疗模式更为简单易行。装置主要通过对视网膜内的神经元进行电流刺激起作用。
这一新型人工视网膜装置包括一对特别设计的护目镜,通过摄像机记录眼前的镜像后,以近红外脉冲光向眼内人工设备直接传送能量和影像。这点与大部分视网膜假体不同,目前常用的方案都需要通过复杂的手术植入线圈,由电池供能。
新型视网膜假体是一种硅部件,可以将近红外脉冲转换成电流刺激神经,使患者产生视觉感知。装置不需要电线接入,使得整个移植手术更为简洁。
新方案在实验室大鼠试验中得到了成功, 报告 5月13日发表在了《自然—光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
视网膜假体的研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工耳蜗的启发,相当于用摄像机代替人工耳蜗的麦克风。这种最新设备是无线的,易于植入。研究者表示:“现有的移植体较笨重,向眼内放置线圈的手术十分困难。但现在有了新的移植设备,外科医生只需要在视网膜下方开一个小口,再将光电管植入其中即可。”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马蒂逊(Keith Mathieson)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认为:“老年黄斑变性是医学界的一项巨大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患者数量也将愈发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患者视力,创新性和实用性解决方案将会显得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