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康熙落幕前,范冰冰和大黑牛去了康熙做客,期间顺便也说到冰冰在家有空就是贴着面膜。相信又让一堆一堆的人心里出现了一人多高的面膜草原。今天我就带着除草剂来帮你们除草来了。
你还真以为你跟冰冰之间就差了几贴面膜?
关于冰冰的用面膜的传说实在太多太多,号称冰冰每年用千张面膜,可以绕地球N圈。我相信这种说法在马云家,在企鹅圈里面都能看到。很多人也都相信皮肤好,要勤用面膜,因为冰冰的好皮肤就是用面膜用出来的。
但是,对于正常护理的我们来说,过量的面膜往往呈现的都是副作用。过量的面膜,可能造成肌肤的敏感、泛红,而过量的保湿可能引起痘痘。当然,很多时候这类问题也被人误传为:
你出痘痘是因为你皮肤缺水。
你皮肤敏感因为你皮肤缺水。
(编辑:你全家都缺水就对了)
最后,变成了很多不明真想的人认为自己所有的肌肤问题来源于——缺水。然后疯狂的购买保湿品,补水产品等等。
补水补到恨不得每天泡澡盆里是不是?
然而这样做有啥坏处?
第一:肌肤破损、脱皮的时候,过量或者密集的使用保湿剂可能会引起刺激。因为皮肤脱皮、角质屏障破损会增加小分子物质透皮吸收的概率,这类成分理论上都可能会引起短暂或长久性刺激,从而诱发其他皮肤问题。
第二:肌肤的干燥或油腻最直接相关的是基因表达,后天的护理可以调节肌肤的油腻程度,但是不应该是盲目的认为皮肤油是缺水,出痘痘是缺水。
第三:过量的使用面贴膜类产品,可能对于偏油性皮肤的人来说是一个十足的负担。过量的水分可能会引起毛囊口角质吸水膨胀,从而引起类似毛囊口急性堵塞的问题,引起炎症痘痘。
正常来说,面膜作为一个周护理型产品,更多的时候是用来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要知道一个面膜在脸上停留的时间通常就是10-20分钟,而日常驻留型保养品停留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
你不把希望寄托在驻留型产品上,你觉得合理吗?
另外,不要在天真的以为一贴面膜中那15-30ml的粘稠液体都是精华液,这个精华液跟你面部精华可是千差万别的!面膜中的精华液,很多时候是用增稠体系做出来的,例如卡波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等。
面膜精华看着黏黏的,实际上只需要基底比例的增稠剂就可以做得出来。这也是有的面膜贴完之后会搓泥的原因。
对于适当不洗脸这种护理方式适合于:
1. 偏干性皮肤。
2. 处于敏感期过敏期皮炎期的皮肤
皮肤自然分泌的油脂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性成分,不过对过于油腻的皮肤来说,不洗脸则可能造成痘痘加重、毛孔堵塞等问题。但是处于干皮or敏感等问题的皮肤时,皮肤通常伴随着干燥、脱皮、刺痛等问题,过量的清洁面部可能会引起保护性油脂洗脱过量,从而减慢肌肤的愈合。
因为皮肤敏感,好莱坞女星艾玛·斯通表示自己护肤只用特级初榨橄榄油。首先,很多人都希望使用纯天然的植物油来护理皮肤。那么橄榄油的确可以用来护理皮肤,对于干性皮肤适当使用橄榄油到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有脂溢性皮炎的人来说,直接在面部使用橄榄油护理的话,可能是噩梦一般的感受。
橄榄油中富含油酸,油酸上脸之后可能会引起角质层类脂质紧密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得皮肤变得脆弱。此外,橄榄油也是马拉色菌的食物,当大量使用橄榄油涂抹面部的时候,可能会引起面部马拉色菌繁殖,从而引起or加重面部脂溢性皮炎或者痘痘的问题。
如果皮肤偏于敏感,可以选择神经酰胺类成分护肤品或者考虑选择类似阿甘油这类油脂来辅助护理肌肤。
而不是看到天然油脂觉得吃了健康就可以选择直接外用在皮肤上。
首先,按摩肌肤的确可以促进循环,且被按摩的部位也会出现温度升高。(还记得我们初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吗?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升高。)
很多时候,网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按摩手法,来提拉,紧致肌肤。还有很多特别神奇的before and after的对比照片。
但这种效果基本上都是暂时的。
那按摩到底有什么作用?按摩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辅助改善眼周血流不畅刑场的黑眼圈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媒介作为皮肤与按摩工具之间的的润滑成分。
2. 不要过度的拉扯皮肤,不要相信所谓的用力的向上推拉皮肤可以对抗重力防止下垂。有没有想过,皮肤是有弹性的,当你向上推拉皮肤的时候,必然有个部分的皮肤被拉扯,久而久之,被拉扯的部位就松弛了,然后呢?松弛的皮肤哪里去?当然是下垂咯!
3. 不要过度摩擦皮肤,尤其不要面部刮痧!过量的摩擦皮肤可以导致机械摩擦痘痘,肌肤敏感,还有可能跟黄褐斑有一定关联。
对于按摩之后是否使用滋养类型的面霜,这个要根据自己的皮肤肤质决定。如果干皮当然可以使用。油皮就还是要清爽型的产品。
蜂毒产品基本上前两年热过一段时间,但是最近也是看不到太多的宣传了。相比蜂毒还有一个蛇毒类产品,但是不管是什么毒,最后功效上最主要都是扣在了抗老紧致的作用上。
新西兰特产……绵羊油是不是已经过气了?现在好像很流行蜂毒护肤品和麦卢卡蜂蜜。
蜂毒的其主要成分是活性的多肽(当然护肤品中被人所接受的抗老成分胜肽也是多肽类成分),不过目前缺乏的相关实验和数据去证明蜂毒的有效性。
另外就是安全性方面研究的缺乏。我们尤其应该从安全性上更多地去考量,毕竟“毒”与“药”之间的用量关系十分重要。被蜜蜂蜇后有些人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在面部使用的时候,安全性更应该做一个足够的实验评估。
至少目前来看,蜂毒的获取并不容易,价格也是相对昂贵的多,并且蜂毒肽这个成分还没有经过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国内还处于不可使用阶段。那么与其这样,不如选择目前国内允许使用的胜肽类抗老成分吧?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