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我有好多好多爱,想在今天统统告诉你!

我有好多好多爱,想在今天统统告诉你!

果仁妈 果壳童学馆




跟孩子呆在一起,时间一长,什么耐心,什么积极育儿,全都会抛到脑后,不自觉地开始吵吵嚷嚷,越来越多地发脾气.....对应地,孩子也开始动不动就哭。

2020年,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懊恼、后悔、内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多说一些有爱、温馨又积极的话。可真到了第二天,又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怎么样去表达,最后不了了之。

你有没有跟果仁妈一样,时不时就陷入这样的纠结懊恼中?


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往往含蓄又内敛,大家普遍不擅长、不习惯,甚至不屑于跟家人表达爱。明明应该流淌的感情,却常常因为“爱在心底口难开”,慢慢变成一潭死水。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果仁妈想提醒大家,抽出1min,甚至30秒的时候,抱抱你爱的人,认真地告诉TA,你有多在意TA

果仁妈还准备了一份「如何表达爱的指南」,不要羞涩,不要退却,大声地表达你的爱吧。还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对方的反映哦~



 1 
学会表达爱,
到底有多重要?
 
如何表达爱?无非是“言谈”跟“举止”两个方面。
 
1. 举止:亲密的肢体接触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等人开展过的一项经典研究——恒河猴实验,也称“母爱剥夺实验”[1]

他们将出生不久的猴宝宝和猴妈妈分开,然后在笼子里放入两个假妈妈:一个由铁丝制成、胸前有奶瓶,一个由绒布制成、没有奶瓶的布猴“妈妈”。实验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年幼的小猴除了饿的时候,会找奶喝,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和布猴妈妈呆在一起。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肢体接触对于亲子依恋的特殊意义尽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猴子,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结论对人类同样适用。


想养好一个孩子,让ta吃好喝好是远远不够的。宝宝需要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来确定父母的存在,并笃定地相信在妈妈怀里自己绝对安全,永远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这正是孩子人生之初安全感建立的基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肢体亲密接触对孩子的积极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基因的层面。
 
2017年,加拿大学者Sarah R. Moore等人的研究[2]发现,婴儿与其主要照料者(一般是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程度,会在DNA分子层面影响孩子的基因表达,而这种影响会持续数年之久。

也就是说,通过肢体接触来表达爱,有着蝴蝶效应一般的魔力,会改变一个小宝宝的基因,进而影响ta的一生。

 
还有很多研究均发现[3],亲密关系中的接触行为,比如拥抱,将增加幸福感、提高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肌肤的接触、体温的传递、心跳的感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是亲子和夫妻之间最真切的联结,让爱变得生动明确、直抵人心。

所以说,看似鸡汤的话——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温暖的抱抱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再加上一个亲吻,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2. 言谈:充满爱的沟通交流

先讲下我的经历——女儿小时候,我常常有一句口头禅,无意识地拿它来控制娃你怎么能这样,你如果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直到后来,我发现女儿经常患得患失,跟我反复确认我会不会不爱她。比如:
 
  • “如果我英语课只拿了一颗星,妈妈还喜欢吗?”

  • “如果我调皮不听话,妈妈还喜欢吗?”

  • “如果我考试拿了零分,妈妈还喜欢吗?”

  • ……

 
那时,我才意识到,我无意的口头禅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也开始注意告诉孩子: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考试拿了多少分,妈妈永远都爱你。”


当然,娃依旧会犯错,我依旧会发怒,亲子间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只不过,我学会了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在这里,推荐一种非暴力沟通模式。它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4],包括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等四个要素。这种沟通模式着眼于诚实地表达自己,或是关切地倾听他人,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请求,而不以批评指责为目的。
 
我举个例子:

 观察  “宝贝,我发现你动画片看的时间超过规定了啊。”
 感受  “我为你的视力担忧,也对你不遵守约定感到失望,妈妈这会儿有点不开心哦。”
 需要  “那么明亮的大眼睛,戴上眼镜多可惜啊,妈妈不希望看到会那样。”
 请求  “你现在就把平板合上,我们一起来休息下眼睛,可以吗?”
 正面强化  “你真是好样的!妈妈爱你。”


这种充满爱和尊重的交流,同样适用于夫妻之间。它能够打破隔阂,把被蒙蔽的爱释放出来,从而让家庭成员的感情更加和谐融洽。


除此之外,交流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善于欣赏与认可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个体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并会朝着对方期望的方向而变化。”
 
所以,爱孩子,不妨努力挖掘他们的每一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感恩与他们的点滴相处……这将如同能量之源,推动孩子持续不断地进步。

 2 
几个小妙招,
让爱表达得更充分?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几个亲子间表达爱意的方法。
 
1. 花式表白
 
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对话,都可以是爱的表达:
 
——“妈妈,你为什么要笑?”
——“因为我好高兴,拥有你当我的孩子呀!”
(其实明明因为是被电视剧逗乐)
 
——“妈妈,你看,今天的月亮好圆啊!”
——“是的,宝贝,我对你的爱,也是那么圆满。”
(各种土味情话,随手拈来)
 


2. 用游戏与绘本来渗透
 
比如,我跟闺女玩追逐游戏时,每当我们“抓”到对方后,会在彼此脸上“小鸡啄米粒”一般地亲几下作为“惩罚”。这种兴奋的游戏能很好地促进亲子感情。
 
此外,有很多关于爱的绘本也是很好的载体。比如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爱”是什么。
 
3. 特定的暗号或手势
 
与孩子约定一个特别的手势或单词作为暗号,只要一展示就意味着“我想你”或者“我爱你”。
 
我跟闺女的暗号是拇指食指交叉的“比心”手势。很多次,她参加集体活动情绪有波动时,只要看到我朝她比心,便会很快平静下来。


 
4. 充满仪式感的细节
 
比如定期给孩子写信、睡前的拥抱、晚安吻……当这些成为习惯后,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爱的人。
 
在我家,我们定期会组织“夸夸”大会,说一说家庭成员最近表现亮眼的地方。
 
比如,我最近罗列的闺女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五个方面:
 
  • 能够熟练地自己拿筷子吃饭;

  • 英语学习进步非常明显;

  • 画的洋娃娃特别漂亮;

  • 逐渐习惯了早睡;

  • 认识了很多复杂的汉字。

 
当我逐一说出每一条时,小家伙捂上嘴巴,笑得很腼腆。但那亮晶晶的眼神,却将她的雀跃之情表露得一览无遗。



好了,这就是我想在新年第一天分享的内容!

我知道,做父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太多顾虑、纠结、慌乱,以至于常常忘记暂时停下来告诉孩子(包括身边的爱人)——我们到底有多爱ta。


如果你和我一样,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很少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有多爱TA,那就从今天开始,就从此刻开始,尝试抱抱他,尝试告诉他你的爱吧


果仁妈在留言区,等你的故事哦!



- END -

作者 |筱恬,一个三岁半女孩的妈妈,生物学硕士,职场妈妈,亲子文自由撰稿人;喜欢用文字记录宝贝成长,用科学理念实践养育日常。

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两岁半儿子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个人公号「躲起来发呆」。

参考文献 |[1]The Nature of Love.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
[2]Sarah R. Moore, Lisa M. McEwen, Jill Quirt, et al. Epigenetic correlates of neonatal contact in human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17, 29(05): 1517-1538.

[3]20 Amazing Benefits of Hugging According to Science (+10 Hugging Tips).

https://www.jenreviews.com/hugging

[4]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 非暴力沟通[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6.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1-02-1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