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未婚未育,凭空进哺乳期?
虽然内容主要和乳腺有关,不过本文是写给精神卫生科病友们的,那么二者有什么关联呢?
故事是这样的。

这滴“水”是半透明、乳白色的
某天上午,我去医院精神卫生科开接下来一个月的药,回了家往沙发上一摊,盘腿抱着手柄开始搓游戏,玩着玩着,一滴水落在了我的胳膊上。
北方冬季室内有暖气温度很高,加之我容易出汗,也可能喝水的时候洒出来了,总之我并没有在意,只是抽了张纸准备擦擦,然后突然发现事情有些不对。
这滴“水”是半透明、乳白色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托起自己沉重的乳房(胸大会垂下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啦!)看了看,果然发现乳头有白色的水珠。
出大问题。

图丨unsplash

未婚未育凭空进哺乳期?
大约八个月前,我因为乳房疼痛去过一次乳腺科,当时问过做外科医生的朋友,也在网上看了一些相关资料。
最后,彩超结果很好,除了有点增生没有其他问题,医生就嘱咐半年左右再回来复查,但后来也没疼过,我就把这茬儿忘了。
突如其来的半透明白色液体让我有点儿慌,我才24岁,未婚未育,只有一个异地的爱人,这我总不会凭空进哺乳期啊,而且在我常年看病积累的有限知识中,症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我担心会不会是增生的原因。
根据我上一次就诊经历,检查结果里有乳房不匀质、小结节这样的描述,但是从我发育开始,乳房的触感一直是这样的。
医生说也有人天生如此,所以虽然我想着可能和增生有关,但并不很着急,只是又想到了复诊的事,就打开手机预约了个乳腺专科的号。
虽然家人总说我有点儿事就想去医院,但对于我过去短短24载人生,这条命还是自己积极看病捡回来的(一个关于胆囊化脓的故事),医院有啥不好的,消毒水的味道我闻着都亲切!

让人虚惊一场的药物副作用
第二天下午,我自己跑去了医院,由于快放假医院人很少,没有排队就见到了医生。医生看过了我的病历,便很轻柔地触诊乳房。
触诊结果和上一次差不多:双乳不匀质,有小结节感。不过,结果中多了一句“挤压双侧乳头可见多孔乳汁”,我问医生是不是和增生有关,医生建议先做个彩超看看。
乳腺彩超结果基本正常,除了双侧乳腺腺体增厚和乳腺导管扩张外,没有其他问题。
我很困惑,询问医生溢乳可能是什么原因,医生问我最近有没有在吃什么药。
诶,那可就多了。
我表示有在吃精神科的抗抑郁、抗焦虑和助眠药,加起来总共有五六种。
医生说:“应该是某种药的副作用,我建议你和精神科医生沟通一下,看看要不要换其他药。”
于是,告别乳腺科,我又打电话给我的精神科医生,大概描述了一下情况。
精神科医生表示问题不大,她以往也有病人出现过这种情况,并且还是个男孩子。
由于我目前服用的药物对我的治疗效果甚佳,医生建议如非必要尽量不要调药。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心情愉悦地回家了。

图丨unsplash
我抑郁症已经很多年了,最早在高中就开始需要药物帮助。
大概三年前比较严重地发作了一次,后面慢慢好转,直到半年前又开始发作,并且还伴有非常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出现胸背疼、睡眠质量差、头晕等,短时间内不能停止服药。
目前使用的药物能很大程度缓解我的症状,因此一时半会儿也换不了药。我决定接受这个副作用,不就是泌乳嘛,男友也觉得问题不大,并且对我的乳房健康表示了亲切的关怀。
虽然不幸出现了副作用,但是作为女性我还是可以接受分泌乳汁这件事的,相比之下,我倒是有些同情那个男生。
我把这个经历分享给广大读者,希望大家或身边人遇到同样情况时不要慌张,积极就医找出病因是根本之法。另外,也希望与我同患抑郁症的病友们能知道,与病魔搏斗的长路上,你并不孤单。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五百条鲸鱼
编辑:香橙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