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我的视网膜裂了个洞,医生说要用激光“焊”住

我的视网膜裂了个洞,医生说要用激光“焊”住

小王同学 果壳病人

故事要从一篇科普文章开始说起。


“高度近视存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风险,所以高度近视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眼底健康,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第三次在医疗健康相关公众号里刷到这样的科普后,左眼近视900度、右眼近视750度、双眼散光150度的我陷入了沉思


我是一名医学生,在医学殿堂前徘徊至今,不过勉强窥得一二罢了。玩笑话“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无论痛经、反胃还是头晕,我都必须亲耳听到医生笑话我大惊小怪才能罢休。


于是趁着配新眼镜的机会,我顺带挂了附近私立医院的眼底科。


一通检查,发现双眼视网膜有裂孔


不同于熙熙攘攘的公立三甲医院,私立医院价格偏高、环境静谧。裂隙灯检查结束后,我瞪着因扩了瞳而不能戴眼镜的模糊双眼被医生牵进检查室,懵懵地坐在体型与我相当的眼底造影设备前。伴随着医生一句句“向上看、向下看”,普鲁士蓝底色的视野里有黄绿色光线出没。


眼底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眼睛还能做B超是我意想不到的。小巧的探头在我眼睑上滑来滑去,时不时伴随着医生的吐槽:“别动!眼珠子别转!”我闭着眼睛,在黑暗中尽力让眼球正对着前方,心中不禁感叹:“原来人闭上眼睛的时候,控制住不转眼珠那么难啊!


B超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检查总算是做完了,哗啦啦好几张报告塞到了我手中,我看不出个所以然。门诊医生的语气中也带着一丝我品不出来的情绪:“你这个……有点小问题啊。”


她进而解释道:“视网膜裂孔啦,你看这个病变区域,得打激光。


得干啥?


打激光,就是你现在有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得用激光把裂孔粘起来。你还是学生吧,可能得和家人商量一下,后续约时间来做……”


我花了十秒钟来思考这个结论。


后来有朋友问我,怎么就不舒服去检查出来要做手术了?我玩笑着答道,没有症状,听科普文章说的。


阿托品扩瞳恢复得很快,下午我就能够拿起手机研究“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激光作用在视网膜上将视网膜组织热凝固,从而增加视网膜与深层组织粘附、减少血管渗漏、封闭视网膜异常血管的目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一般不需要住院,在门诊即可完成。”


听上去好像是个虽然不严重、但也不能坐视不管的问题!


爸妈从电话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些紧张,我甚至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他们这不是什么大事。由于是学期末,距离下一门考试只有不到两周了,我和爸妈一致决定放假再说。


激光手术有一种奇怪的痛感


事实证明还好等到了放假,不然我可能连考试都没办法完成了。


放假后,爸妈陪着我去了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对着裂隙灯皱着眉,“你这病变区域咋这么大啊”,说完给出了同样的诊疗建议。爸妈则颇为担忧,一遍遍地追问:“需不需要再检查一下?一般的方案都是这样吗?手术有没有副作用?有多大风险?恢复要多久?”


早把光凝术研究了个遍的我哭笑不得,忍着将二老拖出诊室并进行术前宣教的冲动,坐在小板凳上听医生耐心地解释着。接着就以20岁11个月成年患者的身份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


医生云淡风轻,我基本冷静,爸妈则是掩饰不住的紧张。但紧张也改变不了激光室只能我一个人进去的规定。听到医生喊我的名字,爸妈踮起脚站在楼道里,看着治疗室的门缓缓关上。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做起来很快,操作之快、之简便,以至于医生们都不屑于称其为“手术”,而称为一种“操作”。


进去的时候,医生正在为前面的病人“操作”,另一位医生确认了我瞳孔的状况后,往我眼里滴了两滴麻药。几分钟后,前面的病人做完,医生交代了几句,便招呼我过去坐下。


我没戴眼镜,看不清楚机器的样子,外形上似乎和验光的仪器差不多,都需要将下巴放在一个台子上,眼睛对着机器上的孔隙。我老老实实地把下巴贴上去,等待医生操作。


激光一次只能打一侧眼睛,第二天才能打另一侧,先上战场的是我的右眼。


医生化身灵魂画手,一边看着我的眼底,一边在病历本上将其画了出来,看起来像一个上面有特殊图案的圆盘。


医生笔下我的右眼眼底示意图丨作者供图


医生拿起一个小型黑色不明物体:“来,睁眼,别动啊!”


下一秒,一个放大镜,就像修表师傅戴在眼睛上的那种圆柱形放大镜,猝不及防地装在了我的眼球上。


“下巴放好别动,眼球也尽量别转,我要开始了啊。可能会有点酸胀,如果实在难受就跟我说。”


戴上放大镜,我眼前是一片奇异的视野,亮亮的,中间有一块明显的斑。我死死盯着那块斑,生怕一不小心眼睛一转,激光打到旁处去。


激光打在视网膜上是有感觉的,温温热热,还有一种不太好形容的痛感,类似闭上眼睛用手指使劲按压眼球那样,但又带着一分刺痛。这种感觉一阵阵地从眼底传到大脑,愈演愈烈,虽不烫但眼底好像要烧起来。我下意识地往后躲,医生停下来提醒,我又重新摆好位置,继续接受这电焊一般的光线。


有趣的是,我可以看到激光发出来的位置和角度,眼睛相应位置的痛感也佐证着视觉的结论。激光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了一整圈,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补了一圈,我度秒如年。不知过了多久,眼睛上的放大镜被拿了下来,医生长舒一口气:“做好了!你这病变区域也太大了。”说着,塞给我一块纱布。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于是轻轻擦了擦。依然畏光,我只好闭上眼睛摸黑出了门。


回到家照了照镜子,看到黑色的瞳孔已经扩大到几乎看不见棕色的虹膜,像极了故事里因触怒神灵而遭到诅咒的魔法继承人,那瞳孔扩大的单眼会在夜晚闪烁起妖媚的光芒,吸收月色以维持自己可怜的生命,并将其转化为诅咒他人的力量……


等眼睛完全好了就去写小说,我想。


次日我轻车熟路地配合完成左眼的操作,爸妈依然踮着脚望向关上的门,但没有那么慌乱了。


当然,左眼也有属于自己的示意图。


医生笔下我的左眼眼底示意图丨作者供图


医生嘱咐说,术后休息一两天就可以正常看书写字了。我和爸妈开开心心地回了家。


术后我变成了“老花眼”


但医学院寒假里居然还要上讨论课是我未曾料到的。术后第三天下午两点,视频上课讨论病例。


于是,已经两天没戴眼镜的我终于戴上了眼镜,打开电脑,下一秒却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清东西:离近一点更模糊了,离远一点勉强好一些。而且为什么眼睛那么累呢?


结合物理、生物和医学知识综合判断,我想应该是晶状体和玻璃体调节能力出了问题,将光线聚焦到了视网膜后。难道我在近视的基础上远视了?


父亲大人听后表示:“这不就是老花眼吗!”


我:“……”


上课的过程于我而言简直是灾难,眼睛累到不行。近距离看电脑,睫状肌的存在感从未如此强烈。酸、胀、麻、痛,若即若离的模糊感,每一个形容词都准确但不全面。我不得不对这种抗议妥协,每十分钟就摘下眼镜,让眼睛休息一会儿。


眼球结构示意图丨《眼科学》(人卫版第8版)


课总算是勉勉强强上完了,全程就记住一个知识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我不禁想,自己的双侧瞳孔现在是等大等圆吗?念头一闪而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看书看电脑看手机,眼睛都是模糊且疲累的。接下来的几天里,眼睛用不了就用耳朵,于是《笑傲江湖》听了几十章,《红楼梦》也零零星星听了几章。无奈我本就没有听书的习惯和兴趣,便不再坚持。无聊之中,除了每天躺下、起床、吃饭,我无所事事。


难道是做了手术眼睛近视度数变了?于是我提出:重新去配个眼镜吧。


我又一次坐在了验光仪前。眼镜店老板轻车熟路地验光,然后表示度数和之前的差不多。“看不清?怎么会看不清呢?远视了?老花了?你不是才二十多岁吗?”他很疑惑。


突然,老板看着我的眼睛说:“你这个瞳孔,怎么这么大啊?”


听罢,我拿起手机镜头照了照,只见黑色的瞳孔弥漫得极大,棕色的虹膜被挤成浅浅一圈。恍惚间又想起那天脑海中的小说灵感。


我一通解释后,老板表示扩瞳用的阿托品,按理说第二天瞳孔就能恢复,但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我两侧瞳孔没有完全缩回正常大小。所谓的“老花”症状,或许就是因此而起。


老板又说:“我也不是眼科专业的,不知道具体啥情况。你改天挂个号去看一下吧。”


回家的时候已是日薄西山,我坐在车里心绪不宁。从小到大我虽算不上结实,但也基本健康,此前做过最大的有创操作不过是拔掉摇摇欲坠的乳牙,如今的场面已经超出我的认知。我开始慌张起来,会不会落下什么后遗症?还能不能继续读大学?风驰电掣中,我望着视野将尽之处,脑海中不禁闪过这样那样的念头……


事不宜迟,次日一大早我就去了眼科门诊,此时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打开手电筒照了照我的双眼,又用裂隙灯看了一遍,之后说:“你之前视网膜病变区域比较多,而且比较靠边。打激光的时候可能打到了睫状肌,导致它们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瞳孔收缩需要睫状肌调节,所以瞳孔反应就会迟钝一些。过一阵子就好了,几天到一两个月都有可能,问题不大。最近别看书了,反正也看不清嘛。也不用滴什么药,好好休息就行了。”


门诊复查病历丨作者供图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接下来的几周,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敢看,到能够在电视上看看冬奥会,再到去超市买东西看标价牌,最后到看文献……视物从大到小,时间从短到长,瞳孔还有分分秒秒的生活,都渐渐恢复了正常。这次的“眼底风波”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复查眼底结果丨作者供图


开学前再一次去医院复查,眼底造影焕然一新,边缘完整而光滑。我想起母上大人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你体内有成千上万个细胞(我打断她,是10的14次方好吗)在努力工作着,但只有出了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才开始后悔没有保护好它们,所以平时要记得对你的细胞们好一点哦。


医生点评

闫实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副主任医师

在我国,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眼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在临床上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者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称为高度近视,也被称为病理性近视。

 

之所以称为病理性近视,是因为除了有眼屈光异常外,它常常还伴有眼球的各种病理性损害,其中视网膜的变性、裂孔、劈裂、出血、脱离等病变最为常见。这些眼部病理性损害使得相当一部分的高度近视患者无法获得清晰满意的矫正视力。

 

视网膜是附着在眼球底部的一层半透明膜,当近视度数不断增加、眼球被极度拉长时,内层的视网膜会因牵拉而变薄,过薄了就可能发生视网膜的各种病理性损害,比如裂孔发生,而出现视网膜裂孔之后极容易继发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非高度近视者高7~8倍。有一些高度近视患者,其近视度数和眼球长度在一生中会不断增加,个别患者的近视度数会超过2000度,眼轴长度超过33毫米,发生以上病理性损害的风险更高。


视网膜裂孔丨腾讯医典


以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视力、验光、散瞳眼底检查。文中作者就是在一次常规眼科检查中发现视网膜裂孔,并因此得到了及时治疗,避免了不良结果,做法值得提倡。 

                                 

临床上氙激光可用于视网膜裂孔的治疗,其安全性、有效性及便捷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激光光凝的机制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组织产生牢固的粘连,以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文中作者亲历了上述眼底病精准化诊断和治疗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受益者。   

 

近视重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儿童青少年应增加户外活动、注意用眼习惯,并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科学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小王同学

编辑:小艾、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2-04-1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