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以前我经常跟人开玩笑“割个腰子送你啊”,现在真要割了

以前我经常跟人开玩笑“割个腰子送你啊”,现在真要割了

上善若水 果壳病人

事情,要从2021年说起。


那段时间我经常头疼,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天天昏昏沉沉,情绪也不是很稳定。


2021年6月18日,在家附近逛商场的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新设的新冠疫苗接种点,巧了,我正好也在找地方打疫苗,所以就赶紧过去扎了一针。打完之后我有些头晕,第二天腰也开始疼,我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良反应,所以也没太在意。


8月3日,同一个地方,我又打了第二针疫苗。三个小时后,我的腰又开始疼了。我以为这次会和上次一样,症状过几天就会自己消失了,所以依旧没太在意。


转眼十几天过去,我的腰疼却愈演愈烈——开始直不太起来,也弯不太下去,平时上下车都开始受到影响。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去附近医院挂了号。大概是挂错了科室,医生只看了我的骨头,拍了片子,腰椎正侧位、骶髂关节正斜位等,未见异常。


回去后总觉得不安心,我又立马预约了8月20日某三甲医院的全身体检。


腰疼却愈演愈烈

我的“腰子”好像出问题了


彩超室内,冰凉的B超探头在我的皮肤上来回滚动,原本漫不经心的我突然被医生的对话吸引,她们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数据。


终于还是没忍住内心的好奇,我弱弱地问了句:“医生,是有什么问题吗?”


肾上有点儿问题,疑似肾错构瘤。


“什么……瘤?”


“肾错构瘤。别太紧张,先回去等报告,如果有异常,体检中心会跟你联系的。”


走出体检中心,我的内心一片凌乱……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我这么健康的人怎么突然就得瘤了?!


我赶紧掏出手机,搜索引擎一顿操作。完了!大概率是要动刀子!


等报告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令人寝食难安。我实在忍不住想赶紧知道确切结果,所以又到附近医院挂了号。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也是一脸难以置信:“你这年纪轻轻的,看着也不像啊。你是不是运动的时候伤到腰了?肾脏问题通常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等有明显症状时一般都是问题很严重的时候了。比较常见的,肾结石、肾炎会腰疼,再严重就是恶性肿瘤,也就是肾癌,但基本到了中晚期才会腰疼。”


“能先做个肾部CT吗?体检中心的报告等得我太焦灼了!”


“CT我们这边也要预约,说不定这边做完那边报告也出来了,到时不白花钱了吗?你要不再耐心等等吧。”


“那能先检查个其他项目吗?”


医生耐不住我的恳求:“这样吧,你先做个尿检,这个结果很快就能出来,我先看看这个结果怎么样。”


当医生看到化验单上尿隐血四个加号时,也是有点出乎意料:“你这是有点问题,不过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尿路感染。我先给你开点药回去吃,同时等等体检中心的结果。”


我的尿常规检查报告丨作者供图


出了医院,我的心情更沉重了,“肾癌”二字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万一是后者……


给姐姐打去电话,我已经带着哭腔了。她安慰我,说肯定没问题。但这苍白的安慰,和我巨大的焦虑比起来,杯水车薪。人生无常,谁又能预测得了明天呢?


医生比划了一下

我肾上的瘤有小哈密瓜大小


没过几天,体检中心的电话打来了:“您的CT显示肾部有低密度影,建议门诊进一步检查。”等待的焦灼消失了,但另一种忧虑接连而起。


隔天我就在这家医院挂了主任的专家号,怕承受不住结果,我还喊上了男友一起。


因为和体检中心数据互通,主任直接在电脑里就可以看到我的资料。随着鼠标的滑动,主任的脸色也变了几变。主任仔细询问了我的发病史、家族史,又做了腹部按压检查,问我有没有任何异物感、痛感等。


“主任,如果是肾错构瘤,跟疫苗有关系吗?”我抛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


肾错构瘤一般生长缓慢,长到这么大,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不太可能短期内突然长这么大,跟疫苗应该没什么关系。这病具体发病原因不明,有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


“那大概率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大多数是良性,不过也还要看具体病理切片结果。”听到医生这么说,我的内心稍稍松了口气。


“是不是必须动手术?”


“这么大的肾错构瘤,一个不小心磕了碰了,瘤体破裂,腹腔大出血,可能分分钟要人命!手术是肯定要做的,你先去完善一下肾脏的增强CT。”主任一脸严肃地告诉我。


几天后,肾脏增强CT结果出来,正是双肾错构瘤,左肾病灶较大,长径12厘米。


我问了下电脑屏幕前正在仔细研究CT的主任:“这是有多大?”


“大概这么大吧。”只见他抬头看向我,比出了个小哈密瓜般的大小。我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肾脏增强CT影像丨作者供图


主任又重复了一遍危险性,当下就递给我一张入院单。办理好入院手续,换上病号服,我想起曾经跟朋友说过的“豪言壮语”:“长这么大,我还从未得过什么大病、动过什么大手术。”当时朋友还说我:“这种话可不要随便乱说,万一哪天就得个大病,动个大手术!”仰天长啸!这都是什么玄学!


悲悲戚戚发个朋友圈,人生大记事又添一笔。


术后贫血又出血

意外总是那么的意外


病房是三人间,我在最里面靠窗的床位。姐姐从外地赶来,依照惯例,医生进行了术前谈话。


她是双肾多发错构瘤,这次手术,我们要先摘除左肾较大的那颗。因为瘤体比较大,如果病情严重,不排除部分或整个切除左肾的可能。但她还年轻,为了不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我们会尽量保留她的肾。其他瘤体目前还小,保证每年体检,没有增大的话暂时可以不用管。”医生把大致情况说给我们。


听完这些,我的内心又是一阵恐慌。以前经常跟人开玩笑,说“割个腰子送你啊”,现在好了,真要割腰子了……玩笑变预言,欲哭无泪……


做好术前检查、血库备好血、清理完肠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9月6日,我被安排在早上第一台手术。7点10分,只能在楼下等候的男友打来了视频,一向理性的他竟也红了眼眶:“一切安心,我等你出来。”


7点20分,我被推进了手术室。第一次知道,原来手术室里这么冷,只盖了一层薄薄的无菌单的我,冻得牙齿都在打颤。


麻醉医生麻溜儿地给我戴上氧气面罩:“很快就好了,再忍一下。来,吸气、吐气、吸气……”也就三四口气的功夫,我便沉睡过去。


下午1点40分,我在医护人员的呼唤声中迷迷糊糊地醒来,上上下下、七拐八拐地被推回了病房。


麻药劲还没过,我想保持清醒却又睁不开眼,我想说话却又张不开嘴,我想喝水却又不能喝,就这样一直输液到凌晨,术后第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主任带着一大波人浩浩荡荡过来查房。


“主任……我的肾切除了吗?”第一件事,先问我的肾保住了没。


手术很成功,完美剥离,肾保住了”主任一改往日的严肃,脸上似乎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脸色这么苍白……血红蛋白只有62(g/L),贫血有点儿严重啊。”主治医生翻看了检查单,过来轻柔地翻看了一下我的下眼睑,“等会儿把血输上”,他扭头交代下去。


“那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我最担心的问题。


“病理报告还要等几天。”好吧,算是稍稍心安了一些,我的一桩大心事算是尘埃落定一半。


中午可以吃流食了,我的心情特别舒畅,喝上一口蛋白粉,嗯!真香!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我从没想到有一天贫血也会让人痛不欲生,甚至“致命”。


晚上11点30分,我的心脏开始剧烈疼痛。每次即将进入梦乡,我感觉心脏便会“duang”地一下,犹如从几十层高的楼顶瞬间跌落地面,然后就是心绞痛、濒死感、一身冷汗。心脏每跳动一次,这种感受就重复一次,就像一个困到极限的人,却被揪着不许睡觉,我痛苦不已。


姐姐喊来了值班医生,拉了心电图,没问题,又抽了血送检,吸上氧气后我的痛苦仍丝毫未减。就在我疼到意识模糊时,护士终于给我挂上了点滴,痛感这才慢慢消散,我终于可以睡会了……


早上问起主任心脏疼的原因,他说主要还是因为贫血。当天我又输了600毫升红细胞悬液、400毫升血浆,外加一天三顿琥珀酸亚铁片。


当那些红的黄的液体输入体内,我感觉一股暖流也涌入身体,瞬间就觉得呼吸顺畅了许多,心脏也舒服了许多。


红的黄的液体输入我的体内丨作者供图


连输了两天血后,血红蛋白终于升了一点点,69g/L。


但在当天下午,我术后引流管里的排血总量越来越多。很快,我就被紧急推去做了腹部CT——最担心的问题还是来了,腹腔有出血点,准备二次手术!


这次是局麻,大概流程就是: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孔,一根导管顺着血管逆行到腹部,注入造影剂,找到出血点,进行栓塞,再拔出导管。


因为是局麻,整个过程我都是清醒状态(不过没戴眼镜,其实什么都没看清),一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


二次手术后,就怕前两天高烧、腹痛,如果再次出血,就只能三次手术,切除左肾。”若是之前,我肯定又被医生这番话吓掉一个胆儿,但是此刻我只坚信:我不会腹痛!也不会高烧!


事实也如我期待一般,当天排血总量162mL,没痛,也没发烧。


11日上午,主治医生过来给我拆了线,虽然我也知道在医生眼里这只是一副躯体,但当着几个医生的面拆线,我还是会觉得有些不自在。在疾病面前,人真的是赤条条的,毫无隐私、面子可言。


13日,台风天,终于被允许下楼了,我立刻来了精神——想见男友!姐姐耐不住我的一再央求,给我洗了头让我见男友。见到男友,我的心情瞬间明媚了起来,突然想起来,他在刚认识我的时候,出于担心也曾在台风天风雨无阻地跑来看我。


14日一早,管床医生笑意盈盈地过来通知我可以办理出院手续了。


“负压球排血量连续两天小于30mL的话就可以过来拔管儿了。”管床医生认真地交代一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那肿瘤呢?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依旧惦记着我最担心的问题。


放心吧,良性的!” 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尘埃落定。


“要出院了……”我咬了咬嘴唇,那句“真的很感谢你们所有人的付出”终究还是没好意思说出口……


所有手续办妥,我终于要告别医院了,看着结账单上的一串数字,一阵肝儿疼,哦不,肾儿疼。好在,医保报销了一大半。


当我以为一切都要好起来的时候

意外又来了


9月底,男友带我去医院拆了线和负压球。10月初,我连纱布都拆掉了。当我以为一切都要好起来的时候,意外又来了。


10月2日,晚饭后,我开始胃胀、腹痛。隔天一早,胃里还是不舒服。午饭后,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瞬间呕吐物就是一地。


两个小时后腹痛还在持续,我预感似乎不妙。陪护的阿姨不在,男友正在外地出差,我只能求助于邻居并拨打了120。邻居那炫酷风哥们儿紧跟着医疗大部队冲进我房间,举起手机就是一顿拍。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捂脸也来不及了,闭眼吧……就这样,在一众邻居的侧目中,我被抬上了人生中第一趟、也希望是最后一趟的救护车……


到急诊后,我被安排做了紧急的腹部CT,结果很快出来了,疑似肠梗阻、肠粘连,有一段肠子有明显扩张。


腹腔手术是这样的,可能有这种并发症。先挂水,看能不能有所缓解。如果没有缓解,就只能三次手术。但手术也只能改善当下,不排除术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手术次数越多,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也越高。”医生停顿一下,又接着说,“还有,术后能下床后要尽量多走动,不然也容易肠粘连。


我这才恍然,在家的这段时间,因为怕腹痛,我经常躺着,走动的时间比较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急诊室挂水到晚上10点,男友匆匆从外地赶回来陪我,又接着挂到凌晨3点多才结束。


第二天继续吊水,吊完水后我顺便喝了造影剂拍片子。我再次启动了“信念大法”——我坚信,我肯定没问题!肯定不需要再手术!


结果,我也再次如愿。没有明显积气、肠管扩张,我悬起来的心终于又落了地……


我的肠道造影检查报告丨作者供图


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肚子上那几个刺眼的疤仍然让我不自在,但又有哪个人的人生是完美无瑕的呢?又有哪个人的人生不是缝缝补补的呢?成长的过程中、人生的旅途中,遍布伤痛,但也正因为此,才知晓平安、康健、幸福、开心的珍贵……


最后,也借此文感谢所有为我付出过的人:谢谢你们曾给予我温暖,点亮了当时那个身处黑暗中的我。


医生点评

万建省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3年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新冠疫苗有效地减少了新冠重症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新冠疫苗总体副作用轻微,有很多自媒体报道注射疫苗后出现诸多疾病,但其中大多数并不是疫苗副作用。本文作者在疫苗注射期间出现了腰疼症状,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肾错构瘤,可以说并不是疫苗注射的副作用。


肾脏错构瘤,全称是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按照不同比例构成。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由于其组织血管丰富、血管壁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该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发于女性,好发年龄在20~50岁。肾错构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约20%~30%的患者伴有结节性硬化症。


肾错构瘤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在体检时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错构瘤较大时,会压迫正常肾组织发生破裂出血,出现腰腹部疼痛血尿等症状,如果出血量大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症状。


肾错构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B超表现为结节样团块状强回声,CT表现为低密度为主的混合性肿块。


对于直径<4厘米无症状的肾错构瘤,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较大的错构瘤,尽管恶变的相关报道较少,但为防止出现致命的瘤体破裂出血,临床上仍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本文作者是年轻女性,左肾有一巨大错构瘤,长约12厘米,日常活动或体育运动难免腰腹部受到碰撞,一旦受到外力挤压,瘤体很容易破裂出血,而且巨大错构瘤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也成倍增加。这么大的错构瘤就如同一枚不定时炸弹,对作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风险。因此,医院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肿瘤剜除术、肾切除术等。具体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错构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多发,错构瘤切除术后预估的肾功能是否可以代偿,以及所在医院的主客观条件等。多发性肾错构瘤无法行肾部分切除也可考虑肾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术后出现肾脏出血,是肾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所在医院也成功地实施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良好。


一旦发现了肾错构瘤,希望大家不要紧张,这是一个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如果瘤体较小,应避免腰腹部受伤,保持乐观情绪,每年定期复查。如果瘤体较大,建议早期到专业医院就诊治疗。作者是双肾多发错构瘤,其他较小瘤体可能会缓慢长大,将来也要定期复查,同时注意保护肾脏,避免受伤。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上善若水

编辑:刀客特魏、黎小球

封面图:图虫创意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3-10-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