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聪明人变得更加聪明了吗?
/gkimage/wm/jl/mu/wmjlmu.png

长久以来,我们都觉得弗林效应有些神秘,它以政治学家詹姆斯·弗林命名,描述的是IQ得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普遍性增长的现象。一些智力测试的得分(比如在美国梅因和苏格兰进行的瑞文推理测验)已经至少100年持续增长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分数增长的具体情况:

  1. 智力测试中问题解决部分的分数提高的最多。
  2. 言语智力几乎保持不变,而非言语得分持续增长。
  3. 各个年龄层的人智力得分都见涨。
  4. 那些看起来比较难的测试贡献了最主要的分数增长。

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基本智力的增长并没有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我们假设智力增长主要靠的是结晶智力的增长(掌握特殊种类知识的能力,如能算数和分辨字词汇等),但实际上却是流性智力得到了增长(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弗林效应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比如说早期教育的改善(尤其是女孩子)、废除了对儿童有害的铅涂料的使用、测试的复杂度提高、完成测试的态度变好和足够的营养摄取。

尽管人们对弗林效应都很感兴趣,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这个效应对所有人都有效么?或者是对在IQ测试中得分最高的前5%的人有效?因为许多对弗林效应的解释主要考虑的是钟形曲线中左边的人群,也就是那些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人。这就是说,大多数智商的增加,是通过解决最容易的问题而达到的。成千上万的儿童缺乏食物、教育和医疗护理,通过解决这些突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低智商人群的智力得分得到提高,从而拉高了整体的智力得分。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步入正轨,有人就猜测弗林效应会是在发达国家里逐渐失效。一些研究也确实证实了弗林效应开始在丹麦、挪威和英国失效。

由杜克大学的乔纳森.瓦伊领导的一项名为“弗林效应谜团”的研究,使用了一个有趣的方法,来评估分布在图形右侧尾部的人群。通过查阅1981年至2000年间大约170万名7年级学生的SAT和ACT成绩、5年级和6年级学生的EXPLORE成绩,心理学家调查了弗林效应如何影响钟形曲线右侧尾部的人群。结果很明显,处于前5%的人的智力增长速度与一般人相似,从而第一次证明了整个曲线都在以常速增长。研究中,弗林效应对女性和男性同样有效,且在SAT、ACT、EXPLORE的数学测试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换而言之,整个人群的智力都在增长,聪明人变得更加聪明了。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弗林效应呢?很显然,此时再用上述假设来解释就有点太牵强了,因为这些学生不存在缺乏食物的情况,而且已经开始接受数学教育了。因此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使用“环境刺激”来解释弗林效应,问题在于,这些环境刺激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刺激必然分布广泛,因为智力的增长随处可见。有一个因素常常被人提及,那就是日益复杂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抽象问题解决能力,儿童对智力测试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他们至少掌握了某种解决难题的技能,而人们在猜测《迷失》的合理解释、《哈利波特》系列的伏笔和玩《魔兽世界》的时候,其逻辑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就算是“环境刺激说”也不能完美的解释弗林效应。对那些位于曲线右端尾部的人来说,智力的增长可能有许多明显的缘由,如聪明人更倾向与和其他聪明人一起社交,某些学校会创办所谓的“天才班”和网络的促进作用。问题就是,这些因素是否随着时间而改变呢?现在聪明人与其他人的交流是否变得容易了?问题并不好回答,同时由于弗林效应仍是个迷,所以对于智力随时间的增长这个说法,我们应该保持谦虚。

信息及图片来源: wired

The End

发布于2011-08-0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